所有文章

一個投機者的告白 第2章 證券交易動物園

有錢的人,可以投機;
錢少的人,不可以投機;
根本沒錢的人,必須投機。


只要人類存在,就有投機和投機家,不僅見諸過去,也見諸未來。如果要我總結投機的歷史,那我必須說,賭徒應運而生,不管他賭過、賺過或賠過,賭徒永遠不死。每次證券市場蕭條,大家對股票和證交所都感到由衷厭惡,但我堅信之後都會出現新的時期,過去的一切傷痛會被遺忘,大家又像飛蛾撲火般,再次走進證交所。即使他們不是主動上門,證券交易經濟也會從中推波助瀾,第一個當然是金錢這個誘餌。
我常把投機人士比作酒鬼,在酩酊大醉後,他會感到難受,在第二天痛下決心,永不再拿起酒杯。但一到傍晚,他便又喝起雞尾酒,一杯接著一杯,到了半夜時,他又像前天晚上一樣酩酊大醉。大家是否該躋身名人之列,也做個投機人士基本上,取決於兩件事,即物質條件和個人性格。關於第一個前提條件,我牢記一條座右銘:
有錢的人,可以投機,
錢少的人,不可以投機,
根本沒錢的人,必須投機。
最後一句話當然不完全正確。大家總是需要一定數量的錢,才能開始投機活動,但數量不一定要很多。只要誰的看法正確,誰就有可能用蠻少的錢,創造可觀利潤。我說的「根本沒錢」,是指錢少到連私人住宅都負擔不起或無力養老的地步。
如果真的沒錢,首先必須工作。「很有錢」指的是那些已替自己和家庭作好一切準備的人,我指的是子女教育、養老金,如果可能,還有私人住宅。誰的家境如此幸福,誰就可以進行投機的智力冒險活動,試著繼續增加財富。只不過,他不可以迷上證券交易,證券交易所裡沒有輸不掉的財產。身為一家之主,如果收入和財產只夠買私人住宅和負擔子女教育,就不可以投機。只有長期不需動用的資金,才可以拿去投資,而且要投資一流的股票,絕對避免投機。
投機人士必須具備的第二個條件,便是要能自由支配資金。不能到了證券交易所,然後對自己說,今後三年要用我的錢來投機,接著買房子,開公司等等。在證券交易所,事情從來不按牌理出牌。如果大家的看法正確,總有一天會得到回饋,只是沒人知道在什麼時候。而且,大家不該相信,可以透過投機獲得固定收入。大家可能在證券交易所贏錢,甚至贏得大錢,變成富人,但也可能賠錢,賠很多錢,甚至破產,但不可能證券交易所規規矩矩賺錢。追根究柢,只有德國人才會認真談論「規規矩矩賺錢」。法國人講贏錢,英國人說收割錢(to earn money),美國人說造錢(to make money),而匈牙利人則是「我們到處找錢」。
具備了物質條件後,還必須有投機家的性格。證券交易所裡,沒有十拿九穩的勝仗。如果真能保證贏錢,就不會有人為了一小時後要趕到工廠上早班,而在清晨五點起床了。至於投機家還需要哪些性格,讀者可從本書中找到答案。
經紀人:只管成交量。經紀人和交易員不靠股價指數的差價賺錢,而是按每筆交易向客戶收佣金。經紀人大多是笨蛋,但為讓證券交易所運轉下去,經紀人的存在是必要的,他們把買主和賣主聚在一起,根據供需確定股價。就像美國人對女人的評價一樣:「您不能和她們生活在一起,但離開她們,您又活不下去。」
基金經理:幾十億資金的統治者。整體來看,他們毫無成就,因為只有極少數的基金經理,能不斷超越平均指數,獲取更高利潤。
金融鉅子:大莊家。他們總是全力以赴,投入所發起的交易活動,以確保自己獲得多數,並策畫合併和收購其他公司。如果他開辦企業,就會到證券交易所去籌措必要的資金。甚至他想掌控的那些公司,也是透過證券交易所取得控制權。他的目標總是集中在特定的交易中,他的買或賣都會導致大地震,影響整個證券市場。
套利者:絕跡的投機人士。套利指的是時間或空間上的投機行為。時間上的投機,指的是今天買,然後過一陣子用更高的價格賣出,或今天賣掉,以後再用更便宜的價格買回來。另一種是空間上的投機,指的是同時在一個地方買,另一個地方賣。套利者必須專注在蠅頭小利上,時時刻刻關注行情。不過,這類投機人士今天已經絕跡。在現代的通訊時代中,所有訊息和資料皆垂手可及,指數差價微乎其微,幾秒之內,就可迅速弭平。在今天這個時代,獨立的投機人士在兩個交易地點間,甚至找不到能夠補足一半手續費的指數差價。
證券玩家:證交所中的賭徒。證券玩家連最小的指數波動都企圖利用,長期來看,玩家遲早會在股價持平或下跌時破產。他是賭徒,沒有任何思索分析,沒有任何戰略,舉止就像玩輪盤的人,從一張賭桌跑到另一張賭桌。每個證券玩家在此都會反駁我的看法,他們當然有圖表和電腦程式,告訴他們必須在什麼時候買進,什麼時候賣出。但任何一台電腦頂多只和它的程式設計者一樣聰明。不過,我也要為這些證券玩家說些好話。我十分厭惡他們,但同樣地,我也十分需要他們。對於正常運作的證券交易所,他們有必要存在。只有透過證券玩家,才能確保大家在每個交易日子,不會因為指數已經出現向下的壓力,而無法兌現。
投資者:證券市場中的長跑者。投資者對指數不感興趣,即使股價崩盤,也任由他去。他將資金長期投資於股票,一直投資下去。即使蕭條時期,也不減少股票的投資比率。對投資者來說,投資績優股,是最方便的方法。長期來看,證券玩家永遠是輸家,而投資者,不管他何時進入證券市場,從長期來看,都屬於贏家。因為從股票總體情況來看,崩盤之後,總會不斷達到新高紀錄。在從事證券交易的人當中,以平均水準來看,投資者的表現最好,因為即使是投機家,也只有少數是贏家。
投機家:有遠見的戰略家。有遠見的投機家密切注意各種基本面因素,如金融和貸款政策、利率、經濟擴充、國際局勢、貿易收支、經營報告等,不會受到次要的日常新聞影響。他制定周密的計畫和策略,根據每天發生的事件進行調整。總而言之,投機者有想法,不管正不正確,畢竟是個想法,這是投機家和證券玩家的根本差異。
投機家不會導致指數震盪,只試圖從中獲利,他不會撤換公司的管理階層,只是把這家公司的股票賣掉。投機家可以全神貫注,深思熟慮,在繚繞的雪茄菸霧中,舒舒服服坐在搖椅裡,潛心思考,遠離塵世喧囂。他的工具觸手可及,非常簡單,一具電話,一台電視,今天當然還有電腦網路和幾份報紙。但他也有自己的秘密,他懂得在字裡行間讀出秘密。投機家沒有雇員,沒有老闆,不必不時笑容可掬向別人問好,也不必向銀行家或經紀人那樣忍受神經質的客戶。他不必遊說別人買東西,他是貴族,可以自由支配自己及自己的時間,難怪許多人羨慕他們。
投機家生活危機重重,不得不像鱷魚一樣,要習慣睜著眼睛睡覺。投機行徑就像一段危險的航海之行,航行在發財和破產之間。大家需要一艘適合遠航的船和一位聰明的舵手,這艘船指的是什麼?我認為是資金耐心堅強的神經。至於誰是聰明的舵手?當然是經驗豐富,能獨立思考的人。巴爾札克在一篇關於<高雅生活>的文章裡寫到,世上有三種人,工作的人、思考的人和無所事事的人。真正的投機家是思考的人,但很多人卻認為投機家是不用工作的人。
證券投機家這種職業,一方面像新聞記者,另一方面又像醫生。投機家像新聞記者一樣,靠著自己追蹤收集來的新聞為生。新聞記者撰寫新聞,而投機家分析新聞,然後又必須像醫生一樣,作出診斷。診斷最重要,沒有診斷,醫生就無法進行治療。於是,就像醫生透過各種檢查,仔細研究病人病情一樣,投機家必須仔細研究世界經濟形勢、利率和財政政策等狀況,得出全貌,作出診斷,接著才知道如何進行投資。如果事情的發展和診斷不同,或用醫生的話說,治療沒有療效時,就必須重新診斷。
三種人當中,只有新聞記者可以一再出錯,還能一直擔任記者一職。如果醫生不斷出錯,總有一天會失去病人,而投機家則會破產。但有一點,投機家和新聞記者,特別是醫生這種職業,是有所差別的。任何學校都教不出投機家,他的工具,除了經驗外,還是經驗我不會用我80年的經驗,去換取相當我體重的黃金,對我來說,無論如何都不划算。在這80年裡,我最寶貴的經驗得自損失慘重的交易。所以我要說,一名證券投機家,如果一生沒有至少破產兩次,就稱不上投機家。證券交易所就像一間昏暗的房間,那些幾十年來一直待在屋子裡的人,肯定比不久前才進來的人,更熟悉這房間。
虧損和獲利焦不離孟,孟不離焦,而且終生陪著投機家。成功的投機家在100次交易中,獲利51次,虧損49次,他就靠這差數為生。每次交易上的虧損,同時也是經驗上的獲利。只有仔細分析失敗,才能從中獲利。況且,虧損嚴重的投機活動要比獲利的投機活動更值得分析,這是本質的問題。大家在證券交易市場獲利時,會覺得自己受到認可,感覺飄在雲端,於是體會不到自己還須繼續學習。只有慘敗才會讓人回到現實,這時就必須診斷出錯誤所在。
這是成為成功的投機家而不是研究經濟學的唯一途徑。我甚至會說,如果誰學了經濟學,而想進入證券市場,就必須把之前學過的東西徹底忘掉,因為這是一種負擔。經濟學家連預測經濟發展的趨勢都告失敗,又怎能預測證券交易?經濟學家只會計算,不會思考。他們的統計不僅錯誤,也發現不了數字背後隱藏的東西。他們懂得從書本上學到的所有東西,卻忽略其中的關連。他們的理論早在我那個年代便已不實用,更不用說現在了。如果我和某個證券交易所的同行聊天,兩句話後,就能發現他是學經濟的。他的論點和分析被禁錮在緊身衣裡,不能掙脫出來。

※資料來源:
「一個投機者的告白」(Die Kunst über Geld nachzudenken),作者:安德烈.科斯托蘭尼(André Kostolany),譯者:唐峋,出版者:商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,2004520日三版五十刷。
※圖片來源:
http://posts.cdn.wallstcn.com/uploads/02/9f/5a/20140323speculate.jpg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Copyright © 2017 股澐 | 電子信箱:cathyliu0403@gmail.com | by Templateism

技術提供:Blogger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