所有文章

一個投機者的告白 第6章 行情上漲的秘密

貨幣之於證券市場,
就像氧氣之於呼吸,汽油之於引擎。


貨幣+心理=趨勢。我們知道,狗是來回奔跑的,證券市場在長期的經濟成長過程中會多次反覆大漲大跌。大漲之後,證券市場雖然很少跌回上漲前的水準,但在這段期間,行情將來回波動得非常厲害,主要受中期性因素影響。
一是貨幣。貨幣對證券市場而言,就像氧氣之於呼吸,或汽油之於引擎一樣重要。沒有貨幣,即使未來形勢大好,世界充滿和平,經濟一片繁榮,行情也不會上漲。如果沒有剩餘的錢,就沒人買股票。我們可以說,貨幣是股票市場的靈丹妙藥。
但單靠貨幣,股票市場也不會起變化,還要加上另一個心理因素。如果投資大眾的心理是負的,即沒有人想買股票,市場也不會漲。只有在貨幣和心理都呈正面時,股票指數才會上揚。兩個因素都是負面時,指數就會下跌。
如果一個因素呈正面,另一個因素呈負面,發展趨勢就會持平,也就是說,證券市場的行情平淡、無趣,不會出現大幅波動。如果某個因素略占上風,便會透過略為上漲或下跌的指數呈現出來,這要看哪個因素更強。只有當一個因素發生逆轉,使兩個因素同時變成正面或負面時,才會出現行情大漲或大跌。
結論是,如果大小投資者願意且有能力買股票,指數就會上漲。他們願意購買股票是因為他們對金融及經濟形勢抱持樂觀看法;他們購買股票,是因為口袋裡有足夠的資金。這就是行情上漲的全部秘密,即使是經濟呈現不利的態勢,都適用。同樣的機制也會起反作用。當一般大眾非常悲觀,負面評價未來,而且缺少現金,一方面因為大眾可以將錢投資到其他地方,例如房地產、儲蓄或債券,賺取更高的利率,一方面也因為貸款取得更加困難。如果缺少想像力和貨幣,指數就會跌到谷底。
我認為對中期證券市場,貨幣比想像力更具決定性作用。如果貨幣因素是正面的,那麼到了一定時候,心理因素也會變成正面的。如果有很多剩餘資金留在金融機構內流通,據我的經驗,這些流動資金的一部分最晚在912個月之後,便會進入證券交易市場,雖然此時大多數的投資者對股票仍持負面態度。在此階段,第一批的買進交易遇到的是完全淨空的市場,這時指數開始上漲。上漲的指數使大眾對股票產生興趣,於是繼續出現買進交易,吸引新的買主,如此循環不已。
股市評論家和分析家總能為行情上漲找到原因,因為經濟面從來便不是全黑或全白的。如果無法說明當前的經濟現況,必定會用未來的正面發展來解釋上漲趨勢。接著,正面的評價逐漸改變大眾的態度,貨幣不斷流向股票市場,使行情繼續看漲。
反之亦然。如果貨幣因素是負面的,大眾的心理狀態在912個月之後也會轉呈負面狀態,即使經濟第一線的消息仍相當正面,如果沒有新的資金,行情還是無法上漲。如果大家期待的指數上漲沒有出現,第一批人就會失望地退出股票市場。第一批賣出交易把指數壓低,引發進一步的股票出售,如此循環下去。這時評論家仍然可以找到負面消息,當成指數下探的理由,這時,整個氣氛已經改變了。對於中期的證券市場發展,貨幣至關重要。因此,投機人士必須密切注意影響貨幣的各種因素。
資金是證券市場的氧氣,過去如此,將來亦復如是。證券市場和二手車市場相似,在證券交易所上市的股票便是資本市場上的二手車。如果資本市場充斥許多有趣的新上市有價證券,證券交易所的上市股票就會下跌,但如果新的投資標的愈來愈少,剩餘資金就會流入證券交易所,也就是說回流到「二手車」市場。
後一種情況發生在經濟蕭條時,由於經濟和需求停滯,新投資的利潤效益無法獲得保障,企業因此放棄或延後投資計畫。他們並未透過增資來發行新股票,反而利用剩餘資金買回自己公司的股票,以留住股東。當資本累積超過了工業投資的需求時,剩餘資金就會自動流向證券交易所,投資到已經上市的有價證券中。
同時,經濟危機讓很多人害怕失去工作或收入,因此更加處心積慮賺錢,於是消費萎縮,存款增加。一部分的存款會轉移到證券交易所,不管是直接透過投資基金、和基金相關的人壽保險,還是透過其他途徑,結果總是相同:需求增加。因此在經濟蕭條時,就會出現紅利和企業利潤減少,而股票指數卻看漲的現象。
通貨膨脹:只有與之對抗才有害。證券投資者怕通貨膨脹,就像魔鬼怕聖水一樣。他們時刻警惕,睜大眼睛,觀察每個統計數字,不管是消費價格、生產價格、還是計時工資或工資指數,只要有一個數字提高,氣氛就會變壞,指數就會下跌,很多人因此斷定通貨膨脹不利證券交易。但這種觀點只有部分是正確的,通貨膨脹對股票交易並無負面影響。甚至,追根究柢而言,股票和其他有形資產一樣,必須靠通貨膨脹帶動。
只有中央銀行為消除通貨膨脹而採取的各項措施,才會對證券市場產生負面作用。通貨膨脹就像是加溫中的浴缸,坐在裡面很舒服,但必須小心隨著水溫加熱,水也會燙傷人。通貨膨脹如果失去控制,就會導致經濟危機。當經濟高度繁榮導致需求增加,生產和服務無法滿足需求時,供需失衡將導致商品價格上揚,由於工業需求提高,重要的原料價格上漲。
一段時間後,零售價格也會受到影響,一般家庭的生活開銷費用增加,購買力降低。於是工會要求增加工資,工資增加後,使生產成本也增加、服務價格上漲,零售價格繼續上漲,工會則再要求調整工資。於是形成工資和價格互抬的螺旋,最後導致急劇性的通貨膨脹。結果是貨幣嚴重貶值。為免遭貨幣貶值影響,民眾紛紛提出存款,購買有形資產,包括黃金、名畫、郵票、古董等,資金從金融體系中被抽走,經濟體缺乏投資資金,導致大批裁員,最後形成嚴重的經濟危機。
通貨緊縮:證券市場最大的災難。通貨緊縮時,貨幣供給額持續短缺,可利用的流動資金愈來愈少,消費者什麼也不想買,因為明天買可能會更便宜;企業也不進行投資,因為他們生產的產品價格或提供的服務,乏人問津,價格不斷下跌。在這種情況下,股市崩盤顯而易見。
中央銀行:利率的獨裁者。如果利率發生變化,對證券市場來說,便意義重大。利率是支付貨幣的價格,利率愈高,即支付貨幣的價格愈高,將導致貸款的需求降低;利率愈低,貸款的需求愈大。中央銀行就是透過這種途徑,控制貨幣供給額。
如果經濟處於衰退或停滯,中央銀行就會降低利率,令企業或企業家以較優惠的方式貸款,此時企業負責人會計畫新的投資,因為在利率低的時候,較有利投資。同樣地,如果消費者必須支付的貸款利率變低,他們便願意以貸款來購買房子、汽車或其他消費品。因此消費品的需求便增加了。
理論上是這樣運作,但實際上的情況卻是由於經濟衰退,企業主看不到需求,也就減緩投資計畫。而來自經濟面的消息很糟,悲觀情緒在企業家和大公司負責人中蔓延,在這種環境中,連消費者也害怕失去工作,因此儘量減少支出和負債。
因此從中央銀行取得的新資金,並沒有用於投資或消費,而是流入股票市場,這種情況出現後,證券交易所的指數上漲,甚至大漲,儘管來自經濟面的消息仍然很糟,而且企業的獲利和紅利下降,而這一過程可能持續一年多的時間。只有當經濟形勢好轉,投資和消費才會增加,同時也帶動企業獲利。
證券市場對利率提高或降低的反應有多快,要看大眾的態度。如果市場參與者對利率非常敏感,他們就會在通貨膨脹剛出現時,作出反應,賣掉股票,停止買進股票。於是預期中央銀行提高利率的心理出現,等到利率真的提高時,大家的反應反而變小了。相反地,如果投資者重視企業獲利及經濟指標,就可能發生即使中央銀行多次提高利率,股票行情仍然繼續上漲。此時,就會產生失衡現象,同時也為投資者提供機會。因為,最遲12個月後,指數會跟上貨幣。因此中央銀行強勢提高利率後,指數回跌只是早晚的事,而之前的氣氛愈熱絡,崩盤的情況就愈厲害。誰如果看出這種失衡,便可及時退出市場,而放空的投機人士便能大撈一筆。
債券:股票的競爭者。除了短期利率,長期利率對貨幣同樣具有重要影響力,主要來自資本市場中的債券利率。長期利率不是由中央銀行決定,而是由供需決定的。如果債券利率高於通貨膨脹率和股票紅利,大家就會選擇債券;如果長期債券利率低,投資者便甘冒更大風險,轉而投資股票。結果是債券市場利率愈高,可供股票市場利用的資金愈少,反之亦然。
外匯會間接影響貨幣。當本國貨幣疲軟,可能導致通貨膨脹時,中央銀行會先以外匯購買本國貨幣,透過干預外匯市場支持本國貨幣,但如果中央銀行的外匯存底不夠,那麼只剩下提高利率一途。相反地,當本國貨幣增值太快,以致出口工業失去國際市場競爭力時,便會降低利率。另一個影響因素則是在兩種貨幣間進行的利差交易。如果一個國家的利率特別低,另一個國家特別高,當然就可以用利率低的貨幣貸款,投資利率高的貨幣。
金融市場處處潛伏著無法預料的事,影響貨幣走勢,投機人士必須密切注意,從中作出自己的結論。如果結論正確,貨幣走勢便會按預期般的發展,之後只須再對市場心理進行「分析」,就可以判斷股票市場的未來發展趨勢。
事後作分析並不難,但大家真能估計的未來心理嗎?大眾心理隨時都會發生逆轉,原則上,這是一種心理分析,不必分析每個人,而是分析大眾的心理,因為證券交易是種大眾心理學。每個人或大眾深層的心理動機和反應,實際上無法預料。但加在一起的強度,亦即大眾心理反應的強烈程度,還有出現的時機,有經驗的證券交易人士是可以感受到的。

※資料來源:
「一個投機者的告白」(Die Kunst über Geld nachzudenken),作者:安德烈.科斯托蘭尼(André Kostolany),譯者:唐峋,出版者:商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,2004520日三版五十刷。
※圖片來源:
http://i2.sinaimg.cn/IT/2013/0823/U10168P2DT20130823110346.jpg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Copyright © 2017 股澐 | 電子信箱:cathyliu0403@gmail.com | by Templateism

技術提供:Blogger.